【凡人星座】探伤数据分析员 | 慧眼千里识“数”

[2018-09-05]


探伤数据分析员:
慧眼千里识“数”


本报记者韦增乐 特约通讯员吴卫文


 图为覃沁坐在电脑前,对数据包一一进行分析、记录。吴成义摄


自钢轨进入“无缝时代”后,曾经伴随着火车驶过而“咣当、咣当”的声音成了绝响。从视野中伸向远方的钢轨,表面上看着“严丝合缝”,其实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块“胎记”——焊缝。一段钢轨与另一段钢轨焊接在一起,便形成了焊缝,它是钢轨最脆弱的部位。


在工务人的日常线路养护作业中,利用焊缝探伤仪器对焊缝进行“伤病”探测,被形象地称作“焊缝B超”。然而“B超”做得如何?如何对焊缝建立“终身制档案卡”记录在册进而追踪复核?工务部门一直在思索。今年4月,工务部门探伤数据分析员应运而生。


9月13日,记者来到柳州工务机械段生产调度指挥中心,探伤数据分析员覃沁正坐在电脑前,埋首于从作业一线回传的探伤数据。按照段上今年更换240公里钢轨作业计划,将产生1500余个焊缝。每一个焊缝都有自己独特的“名字”,如焊缝“094317082303”,即表示这个焊缝是“0943”号探伤仪器在2017年8月23日探测的第3个焊缝。“当然是一个都不能少。如果在依次记录时发生了‘跳号’情况,就要立即倒查,看现场作业人员是否有漏探情况。”覃沁说道。


每一个焊缝在作业现场经过探伤后都会形成一个“数据包”。“数据包”包括三个部分:焊缝各个角度的相片、探伤仪器在探伤过程中生成的波形图、探伤过程所拍摄的图片。它既记录了探伤全过程,也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探伤过程的真实性。覃沁的工作就是对数据包一一进行分析、记录。记者看到,在覃沁制作的《9月份道岔更换及焊头探伤情况追踪》表格上,显示清筛车间换轨一组在南昆线更换道岔的一个焊头资料“未回传”。“这就要打电话追踪了,询问现场是否已经进行探伤。”覃沁说。


外行看热闹。电脑屏幕上,原发生在千里之外的作业一线探伤过程正在回放,绿色的波形图跳动如“心电图”。单凭着这一波形图便能断定焊缝有无伤损?“当然不能。探头的超声波打在钢轨上是实时反映的,波形图要结合现场探伤位置才能判断出来。”覃沁笑道。海量的数据包冰冷枯燥,在数据背后如何才能发现端倪?


内行开门道。覃沁曾在现场从事钢轨探伤17年,如今坐在电脑前,她凭着一双慧眼,捋着“数字”便可以做到“看一叶而知秋”。她一看探伤时长,如果探伤时长少于5分钟,即探伤过程马虎,也不符合作业标准,这时她会立即督促现场人员复探。二看探头种类是否和相应的探伤扫查部位、焊缝种类一一相配匹,如果驴唇不对马嘴,自然探不出焊缝伤病。三看现场对焊缝探伤是否及时,如果焊缝自焊接后超过三天未及时对其进行探伤查明,便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。一次,覃沁通过核对“数据包”数据发现,在南昆线K485+122m处的一个焊缝,探伤工作竟然滞后了5天,随即打电话向现场询问有关情况。原来现场作业量大、人员不够,但现场已经给焊缝上了鼓包夹板,有了一定的防护措施。鼓包夹板就好比人接骨之后,石膏还没有拆除的样子。


“探伤数据分析员一定程度上像‘鞭子’,检查、盯控着现场探伤标准化作业执行情况,为钢轨焊缝再上一道安全锁。”覃沁对记者说。



订个小目标:
这趟车再省它500度电


本报记者韦增乐 通讯员罗有彪


未看清路况,深踩一脚油门,忽又急刹车,相同的路程,如此开汽车必定费油。驾驶汽车如此,操纵机车亦然。机务部门的“油电奖”便是为了激励火车司机“开车”省油省电而设立——操作愈精细,火车愈平稳,自然油电费得少,油电奖也愈高。


每月节约油电量排名第一的老师傅可以拿到额外3000元的奖励,单油电奖总共可以拿到近4000元。相比之下,这几年来每个月“油电奖”一直在500块钱上下浮动,柳州机务段运用一车间司机屈启熙很不甘心。


每一种机车型号对应相应的油电能量消耗指标,再由机车所拉列车的吨位数和运行里程相乘计算而出。段上以“标准用量”划出一条红线,低于“红线”就算省油电了。


省多省少,以往屈启熙对此有自己的说法,那便是油电奖多少有一点运气成分,油电奖拿少,空车拉多了呗。如果牵引一趟重车,运输里程长,自然节省的空间大,如果不巧牵引一列排空的列车,能与“标准用量”持平就乐呵了,甚至很多情况都会抵消掉之前牵引重车时攒下的老本。


9月13日12时许,屈启熙和机班同事朱溟晖办理完出乘事宜后,两人来到派班室综合信息查询电脑前。点击“综合信息查询”快捷方式,输入工号,屈启熙先关注自己的“钱袋子”,查询了“工时”“工资”这儿的两项,完了又点开“油电标查询”按钮,电脑桌面很快就弹出了一个计算窗口。


以往,多种机车型号的能耗指标只能靠死记硬背,屈启熙计算油电能耗只能依靠手工计算,而且都是在完成每趟值乘任务时才计算,往往开完车了才想到要省油省电,好比做菜放油盐心里没底。最近,段运用科在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加入油电标查询菜单,大大方便了计算。


柳州至玉林区段,全程275公里,此次牵引4000吨,ss7型机车能耗标准“95千瓦时”……触摸屏上,屈启熙点击菜单选择了相关数据。按照以往值乘经验,这趟车大概需耗电7000千瓦时。他在“实际用量”那栏输入了“7000”,最终电脑算出节能3450千瓦时。他沉思了片刻,将实际用量改成了“6500”,先定个小目标,这趟车再省500度电,每个月平均值乘30余趟列车哩——这意味着他这趟车操纵要更加精细。


电脑显示节能“3950”……



老林的汗水


陈 栋


“这水,是什么?”


“你没发现这水有问题么?”


……


在工区,平时大家自我感觉良好,但每次老林一来,我们工区瞬间变得“千疮百孔”,都是“问题”了。


今年7月,南宁电务段成立送教服务队,对各信号工区进行为期半年的送教服务,旨在补强提高偏远班组的技术、管理能力,引导和帮助青年职工学习业务、迅速成才。林万祥是八渡送教服务队队长,负责我们八渡信号工区。对他,我们是又敬又怕,每次老林带队来到工区,我们总是喜忧参半。


“这几天都有雨,道岔方钢附近有些积水是正常的吧!”对老林提出的问题,我笑着回道。


“正常?这是道床冒浆了。大雨过后,雨水不能通过道床及时排走,列车通过时,道床震动幅度过大,导致石砟和道床剧烈摩擦,就把白浆磨出来了,赶紧把问题记下来,及时与工务部门联系。”老林语气严肃,我才意识到平时司空见惯的现象似乎不是小事。


我吧唧了一下嘴,立刻拿笔记上。


“这水,是什么?”老林又指着转辙机问。


“应该是这几天雨有些大,转辙机有点渗水,待会我关箱时扭紧点就没事了。”我赶忙答道。


“你好好看看清楚,这是油还是水?”


我伏身看着转辙机,并没发现机内有异常,这回肯定是老林错了,我心想。


“这是水!”我肯定地回答。


“这是油!”林师傅大声说道,“平时你检修时不注意,机械部分涂油时涂多了,多余的油气挥发后,电气接点上就有油了。千万别小看这些油气,粘了铁屑、灰尘后,如果短路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

我凑上去再一看,突然想起上次检修时确实注多了油,没想到还真的粘上其他部位了,幸好被老林发现。


室外巡视完毕回到室内,老林开始检查我们的台账,“这几个室内特性测试都会了么,怎么表都没填?”


我羞愧地摇摇头,“空的地方都是我们不会填的,整体电路也不是很了解,这些东西真的不会测。”


话音未落,老林拿起图纸,把我拉进了机械室,先是给我介绍电路原理,接着对着测试表逐项教我测试,我默默地听着、记着……


“滴-哒”。


一滴水落在纸上,我抬起头看,汗水一颗接一颗从林师傅的脸上滑落。在这个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的机械室里,我一秒钟都不想多待,而50岁的老林却极其耐心地跟我讲解图纸和实物的对应关系,各个设备的状态特性,一讲就是一个半小时。


夜幕降临,大家围坐在院子里话家常,林师傅给我们讲起了他当年的故事。故事里的他跟我们有些像,有冲劲、不服输,但更多的是坚持、努力和磨砺。不知为何,我突然不再害怕老林,我想要离他更“近”一些。




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:南宁铁道
留言评论
在线客服